我見我思-無感的奧運

【中時電子報】

8月6日開幕的里約奧運除了謝淑薇臨陣宣布退出激起輿論一片浪花外,顯得安靜與沉寂。翻開媒體節目單,無線電視只有民視與公視轉播170小時,有線電視完全掛蛋,數位媒體愛爾達則以多螢方式全程轉播。

台灣雖不是體育大國,但歷來皆以無線及有線電視等主流媒體轉播的模式,為何今年卻不復見?未購買轉播權的電視台口徑一致:權利金太高。但在商言商,已花鉅資取得獨家轉播權的愛爾達面對買方叫陣不會降價以避免虧損嗎?或知道台灣電視台都嫌權利金貴,何需買個燙手山芋又銷不掉?這不是雙方第一次交手,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這已是第4次愛爾達取得獨家轉播權,雙方還不了解彼此的底線嗎?

癥結點就在於羊毛出在豬身上。前兩次奧運適逢當時的馬政府力推無線電視數位化,希望藉奧運賽事轉播讓民眾有意願轉換,故包括科技政委、新聞局(文化部)等官員都出面協調,且配合數位化政策另編列預算補助數位無線電視取得內容授權。政府補助再加上廣告收入,無線電視估算可以打平,故願意向愛爾達取得授權。同樣的模式今年卻破局了,原因亦在於無線電視已全數位化,未再編列常態預算補助其購買內容,且體育署的轉播補助也逐屆遞減,電視台認為政府補助減少恐有虧損之虞,故不願進場。所以電視台近年在國際賽事轉播的心態就是看政府拿多少資源補貼,而不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

體育署的補助獨厚無線電視,完全是昧於影視市場生態的決策。報導指出,體育署審查會議決議,無線電視全區覆蓋,可保障偏鄉收視權益,故補助限於無線電視。然根據NCC最新釋出的市場調查顯示,台灣有線電視的普及率達75%,無線電視卻只有12%;且許多偏鄉早因NCC或地方政府要求,有線電視及IPTV(中華電MOD)業者皆贈送機上盒,造成許多家戶都有兩三台的機上盒收看不同平台。故獨厚無線電視的補助方式只保護了電視台本身,與消費者權益無關。

對照中華隊奧運團本部與體協「以大局為重」的呼籲,體育署的補助政策顯得荒謬。體育署這樣不在乎台灣人能不能隔海透過轉播為中華隊加油,還如何奢談運動員應以國家為重呢?政府每每遇到運動員的反彈,只會感嘆大環境的艱難;但如果無心培養運動賽事的收視人口,又怎能期待國人的關心與企業的贊助呢?

體育署的補助政策應不分平台,任何拿到獨家轉播權的媒體皆可接受補助,但要求其以合理價格轉授權予其他平台。或者體育署可依照平台市占率比率,分別補助不同平台,協助其取得個別轉播權。這才能真正保障所有國人的收視權益呀!(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周韻采)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