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人才,走向世界還是走向台商?

【天下雜誌/作者:程晏鈴】

教育部昨天公布新南向人才培育政策,教育部次長陳良基強調以人為本、利他精神和產業連結,「新南向人才對征戰全球的台商很關鍵,」陳良基在記者會上不斷提及台灣企業在當地的產業需求。從境外產業專班、倍增的獎學金名額,到擴大辦理東南亞語言產業相關課程,以補充台商人才缺口。但部分大學卻認為台灣要走向世界,不能只開設東南亞語文課程或提供獎學金招攬東南亞學生,應建置國際化平台,提供誘因讓國外人才留下、也讓台灣年輕人預備好面對全球市場。

攤開教育部所公布預計編列的10億預算,其中7.2億台幣是用來補助各大學一年開設40班的技術培訓專班、數位課程、僑外生獎學金和境外產學專班。

陳良基指出這是專門針對東南亞國家台商、政府缺乏的人才領域而開,目的在於解決台商人才不足的問題。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王明源也說,這些境外專班正是依據各國當地台商不同的需求,例如針對越南開設紡織、製鞋專班,為台灣廠商提供人才。當記者問到,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境外專班,是否與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所強調,「將東協的角色從過去的台灣生產基地,轉向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有所違背,王明源淡淡地說道,就以產業需求為主。

事實上,教育部的做法更強調台灣教育輸出,讓東協學生來台唸書,成為台灣人才庫缺口的解方,同時解決台灣對少子化的憂慮。為鼓勵東南亞學生來台唸書所 設置的獎學金,預計從今年提供97個名額。在3年內增加到182名,一個學位生一年可領取30萬元,學位念完共補助120萬元,僑生獎學金也隨之增加。教育部希望來台研修的學生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預計從今年的2萬8000人擴增到2019年有5萬8000人,這些獎學金都包含在7.2億內。

其次是為東南亞台商培植當地人才。光是越南就有超過6000家台商企業,需要至少8萬人,「但我們現在能提供的非常有限,」陳良基細數各國知名台商企業,強調新南向政策必須將產業與高教連結,將台灣技職教育與技術輸出到東南亞各國,建立境外產業專班收當地學生,「台灣產業發展需要人才協助,尤其很多廠商都在東南亞駐點,」他強調。

剩下不到3成的預算,則用來培育台灣人才,例如開設東南亞語課程和相關學程、提供海外實習、交換留學與創新創業等經費,強化雙方交流。陳良基指出新南向人才培育對全球征戰的台商來講非常關鍵,所以會鼓勵大學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培育東南亞語文人才。

各大學怎麼看?

然而,教育部雖然針對南向政策洋洋灑灑提出各種人才配方,國內部分大學卻有疑慮。

中山大學國際長郭志文指出,東南亞與相關系所像是熱潮,建議政府評估時要以是否有發展潛力做決定。這學期開始在各學院設立英語專班的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也認為,光學語言不夠,重點是學生對東南亞文化不理解,而且許多在地大廠溝通上仍以英語為主,學生還是要國際化,要學當地語言必須在地深耕。

今年初剛上任的吳志揚說,教育部所提出僅是就過去政策建立的基礎做強化與盤點,但台灣要走向世界,不能只配合東南亞國家開設東南亞語文課程,因為東南亞各國語言非常多元,「每種語言都要會有點不切實際,也不要過度強調東南亞語文的重要性,重點是了解文化。」

不管是要吸引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或是送人才出去進行交流,不能只靠獎學金,也不能只為了服膺產業的需求,而是建置國際化的平台,建立外語環境讓人才預備好面對全球市場。「各大學要先建立高等教育的基礎工程,而政府應該也要有能力盤點各大學所做的準備,避免事倍功半,」吳志揚說。

【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