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景藝術千人築石滬 鄭文燦:見證先人智慧

【聯合報/記者鄭國樑/即時報導】

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9日熱鬧開幕為期17天,今天上午「千人築石滬」在永安漁港南海岸登場,市長鄭文燦頒感謝狀給每位奉獻專業並教民眾堆石滬的工匠師傅,謝謝他們喚起人們對於環境及在地人文歷史的關懷。

千人築石滬由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策劃構築總長300公尺ㄇ字型的石滬,最寬200公尺,協會兩個月前就開始築石滬,有經驗的工匠、漁民薪火相傳帶著年青人、愛鄉人投入,清華高中、元智大學學生與新屋區永安、笨港、深圳、蚵間4個里里民一起堆疊石滬,累計已經超過1000人次,不但延續石滬生命,吸引更多人參與新屋石滬的復育工作,傳承在地無形的文化資產。

「很難,但很有趣」、「真厲害,漲潮不會被沖走」,第1次體驗堆石滬的民眾都覺得很特別,和牽罟出蠻力不一樣,不懂技巧根本堆不好,更不要想能有什麼收穫,也讓人佩服先人的智慧。這座大型石滬雖然尚未完成,但是報名參與的民眾都認為很有意義,愛鄉協會表示堆石滬會持續進行,並以辦體驗活動方式開放報名帶動地方觀光。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漁港南海岸還保存早年先民構築石滬,新屋愛鄉協會保存石滬文化光不遺餘力,在地景藝術節規畫千人築石滬文化活動。上午9點在20位工匠師傅分組帶著報名築石滬民眾,趁退潮時,不停地堆石滬,「石頭其實有生命」,愛鄉協會理事長李仁富說,就算知道如何堆石滬,還要「了解每個石頭的個性,才能堆出牢固的石滬,經驗很重要。」

新屋愛鄉協會過去召集在地社區成員進行田野調查,2013年出版「新屋石滬傳奇~全台最大石滬田調實錄」,內容包括全台灣本島最大石滬群每一座的長度、面積、現況,及石滬使用者特有的石滬漁業甘苦談,是目前完整的第一手石滬田野調查報告書,今天也獲市長鄭文燦肯定。

鄭文燦表示,新屋在臺灣有「魚米之鄉」、「米倉」之稱,也是重要的漁獲基地,石滬捕魚是先民的生活方式,今天透過千人築石滬運動,傳達海洋教育讓市民更接近石滬文化,並讓這項文化資產有效保存。今年地景藝術節在新屋永安漁港有林舜龍的「永生海」、范姜明道的「石滬人」、徐暋盛「多謝多蟹」等共計16件作品,「千人築石滬」也可以說是一場行動藝術,由這兩個月來民眾共同創作,讓世界看見新屋石滬之美。 

石滬
元智大學學生參與築石滬。圖/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提供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