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亞洲.矽谷作文比賽

【中國時報/周韻采】

行政院院會通過「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基於數位政委唐鳳即將就任,負責督導該計畫的成敗,我不忍未來詰難時,輿論又以神話幻滅角度評論今日的造神運動,故提出幾點觀察,作為其未來施政參考。

首先,從簡報的格式、用語、推動項目到部會分工,無一不與過去8年政府推動類似產業的作法雷同,完全看不出「亞洲.矽谷」的創新與獨特性。馬政府也透過「智慧台灣」、「生產力4.0」等計畫企圖翻轉台灣的產業結構,面向數位經濟,卻躊躇不前。其原因就在於以新竹科學園區成功的電子製造業思維,不論藍綠,一直框縮整個世代的思考,乃致缺乏對新經濟的洞察力。官僚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將網紅的名詞如雲端、大數據、物聯網等替換至已垂垂老朽的骨幹上。 

「亞洲.矽谷」再一次地運用這樣修辭學的技巧,但令人驚訝的是,簡報中居然沒有指認任何一樣台灣可以發展的物聯網服務。物聯網的核心不是物件而是服務,就如同iPhone賣的不是手機而是智慧生活。政府應該做的是深入研究未來30年人類生活的樣貌,從中釐清我們尚可發展什麼樣的服務以滿足人類需求。若連這點都沒有做,「亞洲.矽谷」註定是作文比賽。

其次,政府仍以專案辦公室方式推動此計畫。過去與產業推動相關的專案辦公室,從電動車到數位內容,不外乎由政府轄下的工研院、資策會承包。這些法人十數年來無役不與,用換湯不換藥的KPI,如補助幾家業者、舉辦幾場媒合會、輔導多少業者上櫃上市,把新媒體推展得只剩下電子閱讀器的代工。實在很難想像同一批人現在可以馬上轉換腦袋,從服務角度規畫推動方案。

同時,基於錯誤思維的產業補助,往往給業者扭曲的誘因從事創新,以致產業發展片片落落,更遑論以國家隊之姿進軍世界盃。目前台灣的新創產業已有這樣的隱憂,都還是包裹新創名詞的勞力密集產業,所有的人都做著以大量爆肝人力處理原本應以高技術含量解決的服務供給。而這問題亦無法從簡報中獲得解答。

最後,「亞洲.矽谷」不應為vTaiwan而vTaiwan。vTaiwan在媒體塑造唐政委傳奇時被過度神化了。從過去的實踐中,我們發現vTaiwan有其局限性:vTaiwan不適用於只集中於少數利害關係人及專業門檻高的議題,因為這些議題更需要利害關係人間的不斷折衝與專家的深入參與。

「亞洲.矽谷」因觸及物聯網顯有高度專業性,若只採行vTaiwan諮詢,恐無法全面關照不同領域的意見。物聯網的確是台灣應走的方向,但根基舊思維的集體創作不會讓台灣轉大人。就此,我毋寧更期待唐政委的入閣。(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201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