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政治軍事協約是下一步嗎?

【中時電子報/胡逢瑛】

9月15日,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在俄、中投資創新論壇期間表達了雙邊在飛機製造與航天航空等工業領域的合作前景;與此同時,俄遠東地區共青團城的飛機製造廠也發布在2016至2018年期間俄方將完成24架蘇-35對中方的軍售供應,年底先提供4架。俄、中之間會在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上更加推進嗎?為避免進入真冷戰而保持新冷戰的戰略地盤爭奪攻防戰,在不結盟政策原則上,俄、中將如何突破?

一是技術聯合:俄、中在軍售關係上經常面臨價格和數量妥協的問題,如果俄方要引入中方資金並且中國需要俄羅斯的關鍵技術,雙方需要有一定的互信基礎才能相互公開核心技術,倘若有政治軍事協議作為法律保障,這是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今年邁入簽署的第15周年基礎之外的具體安全保證。

二是防禦聯合:俄羅斯準備出售S400導彈給中國,這是俄國只可能願意部署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中亞國家的武器,然而,現在俄羅斯卻打算未來先出售給中國和印度。S400導彈具有預先在設定攔截目標區域範圍之內利用爆破的核熱浪摧毀飛彈來襲,顯然針對薩德系統以高速撞擊產生動能襲擊飛彈的設計而來。因此,面對薩德部署計畫,只有俄、中建立共同防禦系統才能達到最佳區域平衡之威攝效果。

三是協商聯合:根據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今年9月報告《俄中關係在邊境和地區合作領域中的戰略計畫》,俄羅斯方面將加強與中國政策研擬與協商的專家合作機制,透過該智庫、瓦爾代國際論壇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進行和中國社科院的研擬聯合,以期建立結合俄羅斯、中國、蒙古、朝鮮的戰略研擬和建言的互動溝通機制,並在此基礎上積極與日韓協商。

四是產業聯合:俄羅斯過去的軍工產業主要是以內需市場的供應鏈為主,極小的份額作為進出口的貿易之用,現在俄羅斯為了保持在全球軍售市場的第二位水平,必須要把部分軍工產業轉型為聯合外貿形式,根據自身國家與地區安全戰略部署來打造全球軍售產業鏈。俄國明年7月需要確認完成2025年以前全國軍事最新技術裝備部署的預算編列。

對俄羅斯來說,未來可以預見軍售關係的緊密程度越高,俄、中雙方簽署政治軍事聯盟協議的可能性越高。俄羅斯總統普丁早已不避諱稱中國是俄羅斯最親密的盟友。未來的方向應該是會往研擬俄、中政治軍事協約出發,只要把既有的海上聯合軍演以及和平使命任務作為協約的一部分,彼此沒有扈從關係,對雙方執行獨立外交沒有約束。關鍵就是如何確保雙方執行軍事合作的法律基礎必須存在,因為當俄、中從簡單的軍售關係要轉型成為共同研究與共同製造時,俄羅斯要公開核心技術需要有法律保證俄、中雙方不會變成敵人。(作者為元智大學助理教授、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大學博士)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