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美國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就在台灣的颱風天揭開序幕了。辯論完的媒體評論與網路民調卻呈現了菁英與庶民間的馬里亞納海溝。所謂的政治圈內人一面倒地評斷希拉蕊完勝;主流媒體如CNBC、Time、Fortune等的即時網路民調則是川普勝出的態勢。若用社群大數據觀測,川普在搖擺州(swing states)的聲勢也是領先希拉蕊。這顯示川普的粉絲是較死忠,投票意願較強的一群人。
《華盛頓郵報》數月來的追蹤顯示川普粉絲多為沒有大學以上學歷的高齡白人男性,居住在偏遠地區。如果認為這些人是被川普聳動反智的語言蠱惑而顯得腦殘,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淺薄,忽略了背後深層的根源。這些人的圖像剖析恰好對應到美國歷經全球化與自由化後被邊緣化的弱勢族群。
像搖擺州的底特律,過去是靠汽車及重工業撐起了百萬居民的生計,當中國、印度及巴西崛起時,產業外移,相對矽谷的科技新貴具有國際移動能力,已屆中年的他們卻又面臨新移民以更低工資及更好技術能力競爭餘數不多的藍領工作,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他們無處發洩,只得怪罪錯誤的政策及華盛頓政客(Washingtonian)的無能。所以川普反對TPP、要把移民趕出去的孤立主義不是無厘頭,而是反映了這群人的心聲。反之,希拉蕊就是那個虛偽而無法解決問題的政客代表。
在辯論中,許多主流媒體都同步在網站上啟動真相確認機制(fact checker),在在證明川普滿口胡言,但這對他一點兒殺傷力也沒有,支持他的群眾不是因為他誠實,而是對既存體制反動的投射。他們要的是立場,不是真相。
經濟學人稱這現象為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人們只相信與自己立場一致的事實,而不是全貌的真相。經濟學人認為造成這現象的兩種原因為傳統扮演知識詮釋的機構權威如媒體、學校及教會都因跟政治權力掛鉤或自身的腐化被摧毀了,人們不再相信這些機構傳遞的訊息。
其次,社群媒體興起,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同溫層相濡以沫,隔絕了不想接收的訊息。如果以上帝全知的觀點,就會發現社群媒體已讓我們走入不需真相的時代,人們生活在數位部落裡,每個人只接收他想聽的訊息,而顯得更片面、更狹隘。
川普知道即使敗選,他的群眾不會散去,因為希拉蕊恐怕也無法力挽美國國力衰退的狂瀾,所以他在辯論中大言不慚說:我在賓州大道的新旅館就要開幕了,它離白宮很近。即使我沒進白宮,我也會長駐那裡!
數位部落已使美國分裂,但這不是美國特有問題,而是全球現象,包括菲律賓杜特蒂及台灣柯P。他們的崛起不是因為有能力解決問題,而是一個宣洩的出口。政治狂人無法解決問題,但我們也不可能回到傳統政治模式了。或許當一切都被摧毀後,新政治典範才有可能從廢墟中萌芽。(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周韻采)
【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