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記者林瑞益/台北報導】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劉阿榮。(記者林瑞益攝)
專研孫學20多年的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劉阿榮27日表示,台灣孫學研究的優勢有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的角度,大陸孫學研究則是側重史料的匯整,未來兩岸可以仿效共同研究抗戰史的方式,優勢互補,讓孫文學說更加發揚光大。
劉阿榮指出,台灣孫學研究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有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研究,取得相當的成果;但在1990年後走下坡,很多大學的中山所改名,例如台大三研所改名為國發所、文化大學的中山所改名為國家發展與大陸研究所。
相形之下,大陸從1990年代起,孫學研究更開放,對孫中山的評價也從「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先驅」變成「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大陸與台灣的孫學研究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大陸側重歷史學與史料整理,因為有政府支持,研究團隊與著作眾多。
過去幾年,台灣民間對孫學的反應,有些人覺得反感,劉阿榮則認為是「無感」居多;對此,他認為無須太過悲觀,因為有感無感與年齡有關。
在紀念孫中山150歲誕辰之際,如何讓孫學成為顯學,劉阿榮認為,要考慮長遠,找到年輕、有魅力的政治人物,由他們身體力行孫中山思想,如此一來,無須喊口號,就能夠讓中山精神再現,這比一字一句照搬孫文學說,更有影響力。
劉阿榮指出,孫先生於1924年在日本神戶講述大亞洲主義時,提到日本要做東方文化的標竿;以此來看,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值得兩岸繼承,而大陸應吸取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強盛後,不要走侵略霸道的道路。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