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在京研討 中山思想是兩岸共同精神財富

【人民日報】

第四屆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辦。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台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研討會,已連續舉辦4年。今年適逢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研討會以“孫中山思想:歷史、現實、未來”為主題,並首次在宋慶齡故居舉辦。

窗外綠樹蒼翠、室內宮燈如舊,來自海峽兩岸的近百位學者,聚集在宋慶齡故居的大客廳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齊鳴秋致辭時表示,在宋慶齡故居舉辦研討會,是對孫中山、宋慶齡兩位偉人最好的紀念,也是兩岸歷史文化學術的一件盛事。

10位兩岸青年學者發表論文,10位兩岸學者現場點評,共同聚焦孫中山先生的法治、監察、福利、民生等方面的思想,回溯孫中山學醫從醫、北上、赴台等方面的史實,探討兩岸孫中山研究在大陸和台灣的現狀與趨勢。

中山大學博士生張建宇介紹了廣州地區孫中山研究取得的進展,隨後登台的台灣大學博士生黃玫瑄卻遺憾地指出,孫中山研究在台灣曾經是“顯學”,近年來卻由熱轉冷;而孫中山研究在大陸,則漸漸變熱。

黃玫瑄說,“在台灣,過去中山研究有補助、有獎勵;現在通過評鑑制度,研究中山思想的論文甚至上不了正面表列的雜誌,補助也都沒有了。”台灣各主要大專院校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者和研究生,都已相當稀少。

元智大學教授劉阿榮是研究中山思想多年的台灣學者,被戲稱既“躬逢其盛”、又“躬逢其衰”。劉阿榮受訪時表示,孫中山思想是兩岸能夠共同接受的重要思想。台灣政黨輪替後,執政當局盡量不提孫中山思想,但也不敢把它改掉,只是盡量淡化。他認為,不用過於悲觀。因為誰能對社會、對人民生活有幫助,誰就受到人民的支持,誰就可以持續。

中山大學教授趙立彬則表示,學術研究向來是熱未必做得好,冷未必做得不好。關鍵是研究有沒有價值。而從目前兩岸現狀看,答案是肯定的。趙立彬直指,孫中山思想不管是對大陸還是對台灣來說,都有長期的研究價值。

鑑於孫中山研究在兩岸此消彼長的變化,不少學者表示,兩岸可互為補充,加強互動,不但有助於學術研究獲得豐碩成果,也有助於增進彼此了解,厚植兩岸和平發展的利基。

齊鳴秋說,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精神和思想,是兩岸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財富,是兩岸共同追溯歷史、面向未來的“最大公約數”。他強調,希望兩岸攜手同行,為實現孫中山先生100多年前提出的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馳騁於地球之上”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鬥。 (孫立極)

【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