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課程、跨文化三合一 提升國際競爭力

【遠見雜誌》特刊:2017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作者:陳信佑/攝影:賴永祥】 
管院

因應全球化時代到來,各大學力拚國際化。除了招收外籍生、鼓勵出國交流、提高英語授課比例外,包含台大、政大、元智、東海、逢甲等大學,近年相繼成立英語專班,營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元智大學更率全國之先,十年前便成立國際企業學系英語專班,2010年轉型為管理學院英語專班,成為各校學習、仿效的對象。

專班主打外語、課程及跨文化三合一的教學策略,透過全英語教學、大一不分系、國際經驗列為畢業門檻等方式,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商管人才。目前,已有多位系友躋身微軟、法拉利等全球一流企業工作。
和外籍生修課 激發台生學習動力

「要離開母語的舒適圈不容易,但必須這麼做,」英專班主任張玉萱指出,面臨全球化競爭,外語能力及國際視野已成為勝負關鍵。

以外語能力為例,除了國文及通識課,英專班的所有專業科目都是英語授課;有些老師還會隨機以英文抽問,考驗學生的聽說能力。

由於大量開設英語課程,元智大學吸引不少外籍生就讀,還產生「鯰魚效應」,激發台生的學習動力。四年級的卜郡廷回憶,大一時,上課發言的學生幾乎都是外籍生,台生因為擔心文法錯誤、發音不對而羞於開口。「可是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卜郡廷決定要跨過英語這道關卡。

想跟外籍生一樣侃侃而談,除了要有敢開口的勇氣,還要有扎實的英文底子。卜郡廷舉例,某次課堂作業,要和全班分享國際新聞。雖然分享時間只有30秒,她仍花了整晚找資料、背單字、查文法、練發音,只為能流利、精準地闡述一則新聞。

「就是不想輸給外籍生!」大四的陳冠文認為,英專班的訓練不限於外語能力,對求學態度的影響更明顯。他觀察,念正式學位的外籍生多半很用功,他們認真對待課業,不會隨意蹺課,是台生學習的典範。
「跨文化的理解力也很重要,」坐在一旁的大四生鄭宇彤說。英專班有堂「多元文化講座」,每週安排不同來賓演講;比如曾請外商公司談企業文化、手遊開發商談產業趨勢,或請班上的甘比亞學生介紹非洲文化,主題包羅萬象。

具跨領域優勢 出國交流機會多

張玉萱分析,和其他學校相比,元智大學管院英專班更具跨領域優勢,修業規範也比較彈性。

目前,英專班採大一不分系招生;到大二下,學生可從「國際財務金融」和「全球經營管理」兩個學程中擇一主修。若事後發現專業與興趣不符合,可申請轉換主修領域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英專班將「國際經驗」列為畢業門檻,讓學生及早擁有國際移動力及前瞻視野。

張玉萱表示,元智大學與海外多所大學、教研機構合作,加上遠東集團的合作企業遍布全球,出國交流的機會很多。鄭宇彤笑說,每日打開e-mail,至少收到20封學校寄的海外交流信件,有交換學生、國際競賽、海外實習或研習等,不愁沒機會。

大四的劉佳欣即曾利用暑假,到曼谷的長榮桂冠酒店實習兩個月。本來打算好好體驗當地生活,沒想到,知名景點四面佛發生慘重爆炸案,造成不少外籍遊客死傷意外。

原本擔任櫃台接待實習的劉佳欣,立刻被主管指派新任務──逐一聯繫房客、確認安危。劉佳欣說,過去在英專班已習慣英語交談,因此能勝任這項工作。不幸的意外也成為這場海外實習最難忘的記憶。

「同一批學生教到大四,會發現真的進步很多,」張玉萱說,學生剛入學時還不敢開口講英語,現在一個個都將站上國際舞台。她坦言,英語授課的備課壓力甚大,但能看見學生的蛻變,再累也值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