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選

  • 元智大學創辦人-徐有庠先生照片 對父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常說的兩句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說,人生在世,不能只為自己打算;否則,就算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你以為擁有了整個世界,結果,你會覺得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他時常鼓勵我們要為別人設想,要照顧那些需要幫忙的人。
  • 父 親是個很重視鄉情的人,他常說:「茶乾炒毛豆,一塊土上生。」同鄉親友,就像茶乾和毛豆,來自一個源頭,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幼時在這樣民風淳樸、鄉 情濃厚的江南農村生活,對我一生待人處世的價值觀念有了決定性的影響。雖然只是人生最初幾年的經驗,卻是我一生積極進取而樂於助人的哲學,最根本的源頭。
  • 我所跟從學做生意的「先生」其身教言教不僅啟發了我對經營技術的認識,也使我學到了待人處世的道理。因此,日後當我有了自己的事業,對於新進人員,我總是以熱誠的態度來嘉勉他們,希望他們對公司能有一種發乎自然的認同,就像當年我對這家棉花雜糧行的感情一樣。
  • 朋友常常笑我是「工作狂」,其實,這是年輕時代培養起來的習慣,直到後來事業漸漸穩固,我對工作認真的態度仍是一如以往,而且樂此不疲。我覺得,唯有「認真」才是一個人成功最大的本錢。
  • 我的個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凡事專注,只要是自己決定了要做的事情,一定盡力去完成,絕不打馬虎眼,欺騙自己。
  • 民 國三十七年,打定主意來台之後,我考慮了一下,台灣物資缺乏,又不出產棉花雜糧,買賣的事業暫時不必考慮了。因為四面環海,腹地不大,做豆油、豆餅的生意 不會有前途。以台灣的環境,最需要的還是工業建設;對我個人而言,這是最具挑戰性,也最有興趣的工作,前景應該可以看好。因此,我決定將全力放在纖造工 業,捨棄其他事業。
  • 李國鼎先生在財經及科技方面的學識都令人佩服,在毫無私人利益關係的情形下,他以企業界為念,願意出面相助,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我認為,這是「公僕」精神的最佳表現。
  • 我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不會為了冒險投機,不顧根本。我之所以投入水泥業,完全是出於對經濟環境以及市場潛力的樂觀判斷,並且對台灣的政治環境有信心。今天看來,我當年的決定並沒有失之貪功冒進。
  • 有些企業對於這種要求常抱著抗拒的態度,認為環保的要求過高,會加重企業經營的成本,而妨礙工業的發展。我則認為,廠礦注重汙染防治,保持與社會的良好關係,已經是大勢所趨。企業早一天作好環保計畫,便能夠早一天對於自己的營運作比較合理的估計。
  • 數年之間,裕民成為國內散裝航運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發展之迅速,也出乎我的意料。這是遠東關係企業中,最有潛力在國際上發展的一環。我自己感到欣慰的,不只在它的規模,而在它的信譽,裕民在客戶之間獲得了最可信賴的海上運送人的讚譽,這才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資產。
  • 我的一生注定和教育有些因緣。禮記學記篇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鄉有序,國有學。」「塾」、「庠」、「序」、「學」是古代各級學校的名稱,父親為我取名「有庠」,可以說,從一出生就得合著這因緣。
  • 台灣整個體制,基本上是一個自由經濟體制的架構:企業的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在市場機能的運作中,從事競爭。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果決的判斷力,才能掌握機先,取得競爭優勢,或者,至少立於不敗之地。
  • 我個人認為,企業不斷追求利潤,最終目的,除了保持企業的生生不息,最重要的,是要促進社會繁榮、民生樂利、和國家富強。因此,我在經營事業的時侯,特別重視與國家政策配合,不論是在經濟政策上,或者其他社會服務的項目,我都抱著同樣的態度。
  • 我經營企業,一向喜歡自己培養人才,不喜歡挖腳。我用人,講究品德、能力和見識三者的綜合考量。
  • 企業用人一定要問這個人的忠誠。我所謂「忠誠」,並不是那種封建式的「像僕人般服侍老闆」的忠誠,而是對於他所屬的企業有一種起碼的歸屬感與責任心。
  • 在我們的廠訓中,我把「誠」字放在第一位。因為在企業經營之中,有極大的部份是要與人交往,唯有以誠相待,才能有信。彼此有信,才可能合作。這不論是公司內部人員互相對待,或者是與外界往來,都是如此。
  • 我 認為,要追求產銷績效,最基本的作法在於管理。管理的基本目標,一方面在將企業運作的整個行程細節訂出一套制度,讓產銷的各個部門,各個階層的人員,都能 夠依照制訂的目標進行,並依此自我檢驗。管理階層也一樣可以依照相同的標準,檢驗所屬的績效。拿我們公司的管理來說,我們一直在實施「三高一低」的管理策 略。「三高」,是指「高效率」、「高品質」、「高薪酬」;一低,則是指「低成本」。
  • 美國流行一句話:「若是工作成為樂趣,人生便是樂園;若是工作成為義務,世界便墮入地獄。」我覺得這話真深得我心。我深信,保持適度的忙碌,對人的身心都有益處。
  • 「人」, 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要用心的經營,才會顯現它的價值。對於企業內部人力的發展,要從不同的層次來衡量,例如:在訓練的層次,目的在於配合實際需要,促 使員工有效執行所被賦予的任務。在教育層次,則在促進同仁個人的成長,使之潛能充分發揮,以因應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
  • 十 五歲那年我輟學,但工作和學習給了我滿足;日本侵華帶來了災難,但也激發了我創業奮鬥的念頭;大陸變色使我拋別故土,但我卻在這海隅開創了我最重要的事 業。我生在清朝的最後幾個月,一輩子做的是民國人,這是一個有趣的象徵,回想自己所經歷過的時代,是跨過了矇昧,跨過了閉關,跨過了貧窮。
  • 凡一國科學、工業之振興,必賴雄厚之基層技術人力為其根源,若無強固之根源,斷難成就豐偉之基業;夫欲枝葉之茂,必固其根,欲流衍之遠,必濬其源,是其謂也。
  • 江南一帶的習慣,對於我們所跟從做生意的人,都稱為「先生」。而先生所教的,有商人精神的務實,有士君子的士誼,在我日後經營自己的事業時,都仍有很大的影響。
  • 我經營企業的原則,一向堅守正派、守法的立場。事實上,政府在法律上也提供了不少獎勵措施,只要能夠妥善運用制度上的優惠,所有的人一樣可以在誠正不阿的立場上取得成功。
  • 紡織工業必須在追求效率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超越,這也成了我日後經營事業的主要信念之一。此後三十年,我對自己的紡織事業始終要求要大膽地採用新技術,不斷地尋求突破。
  • 每個人的智慧都是公司可貴的資產,他們的創意,不僅幫助公司節省了很多人力和費用,對於整個紡織業也有貢獻。更重要的,鼓勵員工為公司動腦,直接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感,大家更能產生榮辱與共的認同感。尤其在企業不景氣的時候,員工更容易有追求績效的企圖心。
  • 我認為經營企業最怕的就是一窩蜂,盲目的跟著別人搶進;而最重要的,是要見人所未見,只要看準市場,如果能比別人先一步跨進去,贏的機會最大。
  • 長年經營企業的日子裡,我總是把握各種機會吸收新知。
  • 銷售好、產量高、成本低、有利潤,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大家要運用智慧積極做好,如此才能使盈收單位繼續成長,虧損單位則能先損益平衡,進而轉虧為盈。
  • 「誠、勤、樸、慎」是我一生的座右銘,也是我的立業精神。我自己力行這四個字,覺得受用無窮,也把它帶給遠東各關係企業做為廠訓。